潘光,男,1969年3月生,博士,西北工业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级教学名师,国家级领军人才,入选“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和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,现任西北工业大学银河国际
院长,“水下信息与控制”全国重点实验室和“无人水下运载技术”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。
长期从事水下无人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基础研究,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、国防基础科研计划等项目30余项,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,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,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,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余篇。
主持2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,1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,2项陕西省教改项目。发表教学论文4篇,出版教材及专著3部。国家一流本科专业“船舶与海洋工程”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“流体力学(双语)”负责人,获陕西省教学名师、陕西省师德标兵、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等荣誉。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、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、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。
01 碧海丹心,立德树人,做海洋强国梦的“传道者”
“保卫祖国蓝色国土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”,在西北工业大学的课堂上有一位老师如是说,他就是银河国际
院长、国家级领军人才潘光教授。在给新生的第一堂课上,这句开场白他已经说了29年。
“三寸粉笔,三尺讲台系国运;一颗丹心,一生秉烛铸民魂。”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,也是学生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者,潘光教授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使命,始终用“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”的“四有”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时刻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初心,将理想信念教育、价值塑造放在首位,坚持培养学生的科技报国、海洋强国理想信念,拓展思政内涵,打破专业课与思政课“壁垒”,构建大国重器教育大讲堂。
作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、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,潘光教授把培养国防科技人才、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、争创世界一流作为教书育人使命担当,培养的毕业生70%长期奋斗在国防重点型号、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一线,体现了海防领域的“西工大现象”。
潘光教授牵头构建了“核潜艇之父”黄旭华、“奋斗者”号载人深潜器、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等18个海洋大国重器思政案例库,将我国水中兵器领域奠基人黄震中教授的故事、水下航行器团队奋斗历程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中,大幅提升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以团队故事为原型的原创话剧《大国之蓝》成功首演,被《中国艺术报》评论为:“为国铸剑精神的生动诠释”,学校师生受邀参加央视“中华美育故事”直播,取得全国引领示范效应。
近5年潘光教授为西北工业大学银河国际
本科生和研究生作新生入学报告8次,积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;赴全国各地高中开展国家海洋发展与安全的科普讲座21次,培养学生爱国情怀。“潘老师的课不光是专业知识,还有很强的精神力量”学生如是说,“每次上课,潘老师都充满激情,非常有家国情怀,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实现海洋强国梦时不我待,也感觉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”。
02 三尺讲台,三寸粉笔,做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的践行者
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过去讲,要给学生一碗水,教师要有一桶水,现在看,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,应该是要有一潭水。”潘光教授秉承“上好一小时的课就要用十小时的功”的信念,阅读大量文献资料,摆脱旧课本、老方法、功劳簿,不断学习、不断钻研、不断创新,瞄准学科前沿改内容,通过学科交叉提质量,面对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快速发展的要求,面向国家海洋方向重大需求,瞄准智能水下无人系统的新兴技术发展方向,将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等新兴交叉学科内容融入到原有课程体系,既面向当前急需,又考虑未来发展,全力推动科研和教学的协调发展。
同时,潘光教授提出了以实验课程、实习实训、企业课题为载体,以学中做、做中创为手段的“学创一体”教学体系;以一流专业、一流课程、重大任务、舰队基地及校企导师多方协同和由专业实践教育到行业特色训练,再到创新能力提升的“协同进阶”实践能力培养模式;以工程实践→科学问题→前沿探索→技术突破为主线,以“服务国之大者”为价值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。
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《流体力学》中,潘光教授引入翻转课堂理念,增强学生互动和讨论,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积极性。设置与课程内容紧密对应的基础性实验、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课,将课堂教学搬进实验室,开展以实验案例为主线的现场教学。研发了海洋航行器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平台,为学生流体力学课程中科研实践环节提供虚实结合的学习手段。
2017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鱼怡澜这样说道:“潘老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多年工程经验,在《流体力学》中非常重视对知识点深入浅出的讲解;把课堂搬进实验室,把科研工作引入课堂,加强课堂师生互动,板书和多媒体完美结合,指导我们动手设计实验及参与国家级创新大赛,使我们更好地把握课程内容。”
03 做好“经师”,成为“人师”,做“经师”和“人师”的统一者
“师也者,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。”秉承“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最高境界”的育人理念,潘光教授把教育工作当作一个用爱心、耐心、关心、细心、热心来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,不断在实践中探索,在和谐中育人。
“师也者,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。”秉承“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最高境界”的育人理念,潘光教授把教育工作当作一个用爱心、耐心、关心、细心、热心来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伟大工程,不断在实践中探索,在和谐中育人。
在学生眼中,潘光教授是一位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兼优的老师。潘光教授科研工作极为繁重,但坚持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。在课余时间,他时常与学生交流,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、生活状态,不光是老师,也是学生们亲切的大朋友。课间潘光教授没有在教师休息室休息,而是仍旧留在教室里,或者详细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,或者与学生交谈,在学术上一丝不苟的他,课余时光经常和学生们坐在一起笑语盈盈地谈论文学与艺术。疫情期间,线上课程开始前首先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,向在疫情中去世的同胞默哀,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,保持乐观的心态。
对于海洋,潘光教授有着特殊的情结,这片广袤的蓝色国土,是一代又一代“航海人”奋斗的战场。西北工业大学身处内陆地区,而水下航行器需要在广袤的湖海中进行实验与调试,为了实验的准确性,潘光教授一趟又一趟地奔波于沿海地区与学校之间,在一次又一次的湖海试验与课堂教学中反复迭代。
2016年以来,团队瞄准国家“进入深海、探测深海、开发深海”的重大需求,潘光教授积极推动新型水下无人系统创新发展。创造性提出滑扑一体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新概念,研制出10kg-700kg系列化工程样机,完成了全球首例千米级大深度、滑扑多模态航行试验。研究成果入选国家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成就展,2022年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技术发明特等奖。提出了新型水下无人系统概念,作为技术总师主持某重大专项,引领水下无人系统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。产品从项目立项到成功下水,仅用了18个月时间,开创了国内水下无人装备研发的先河。潘光教授的奉献精神与严格的科研要求,深深影响了很多同行,外单位的很多专家都被这位教授的“韧劲儿”打动。
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,潘光教授始终秉承爱国之情、报国之志、奉献之心,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“四有”好老师,献身于科技报国、海洋强国的伟大事业当中,几十年如一日,始终如一地为祖国蓝色国土的安全与建设保驾护航,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。
名师寄语:
教育的本质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你用了多少精力就会得到多少收获,你爱过的学生在余生的岁月里会深深地爱着你。